1/SB[[ g R9UC0D:-x 牛津大学出版社30年才出齐的目前世界上最具权威性、篇幅最大、资料最全的世界技术与社会发展通史之中文版,涵盖自远古至20世纪中叶人类技术的历程。全书800余万字,拥有3000余幅皆为珍贵的照片和专门绘制的插图。全书各章均由相关领域的20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撰写,内容翔实,材料丰富,观点新颖,富有思想性。本书极具收藏价值。
'lmjZ{k epcvwM/A 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技术史》,是全球200名技术家从1954年到1984年30年磨一剑撰著成功的。《技术史》中文版作为重点项目列入我国“十五”重点图书出版规划,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独家引进版权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,如愿获得了这套中文版7卷本《技术史》。有专家说,这是一部技术与文明的百科全书,是他们学习和启发兴趣的不尽的源……
!"'@c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《技术史》,被英美媒体冠以“权威”、“宏伟”、“全面”、“专业”、“超群”这样的字眼,应该说非常中肯,决不是溢美之词。中文版的《技术史,做得非常认真,当然也无愧于这样的评价。我读《技术史》,更感兴趣的是它在“技术”、“专业”以外所下的功夫。因为它是“史”,是“技术‘史’。“史”是要让人“知兴替”的。阅读《技术史》第六、第七卷以后,颇有些兴奋。
K]&GSro 《技术史》有一个鲜明的特点:跳出了就技术论技术的框框。为此,主编特雷弗·I·威廉斯采取了两大措施。第一,是注重技术与经济、社会、【www.canton8.com不良信息过滤】的相互作用。威廉斯说:“我一直认为有必要强调经济、社会、治诸因素。我要求所有的撰稿人都记住这一点。”威廉斯指出,前5卷主要是告诉读者,什么东西被制造了,以及是何制造的。但是今天,由于经济、社会、【www.canton8.com不良信息过滤】等因素对于技术发展显而易见的影响,使得人们对这些方面的兴趣日益增长,一点不容忽视。
{fMo#`9= 可以说,在主编的主持下,《技术史》的定位非常明确,它向上游与科学衔接,向下游与社会关联。这里举一个例子。在第五十八章《技术与生活质量》,作者写道:“食品预制在很大程度上从家庭或当地面包房转移到了工厂,这种工供应范围很大——有时供应到世界各地。食品加工技术不仅是保鲜问题,还包括维护公众健康的一系列重要准则。”“食物的安全性、质量的可靠性、实用加工的方便性都很重要。”作者在30年前说的这些话,对我今天的食品工业的生产和管理都有指导意义。作者还指出,“食品搀假是极其有害的——通常是愚昧无知的结果,也于肆无忌惮的贪婪。”“过去的教训是将来行动的指南。”这些深刻的判断,就如同在评论2004年我国的劣质奶粉事件、2005年的“苏丹红1号”事件。食物的安全性、质量的可靠性日益引起公众与管理者的重视,从《技术史》里人们能够得到多启发。
|WW'qg]Uu 第二,是重视“事件的意义”。威廉斯认为,技术史影响着世界上的许多事件,同时又受到这些事件的影响。“事件的意义,即引起这些事件的原因及其结果,难道不是与这些事件一样重要、一样引起人们的关注吗?”为了突出“事件的意义”,在第六、第七两卷的开始,安排了简要的历史述评。
Ld=6'C8ud 在第六卷,第一章到第七章都是主编所说的 “述评”,包括世界历史背景,创新的源,技术发展的源泉,技术发展的经济学,管理、工会、政府的作用,工业化社会的教育。在《政府在技术发展中的职能》这一节,作者讨论了政府对技术体系发生作用的一些方面——信息、教育与培训、基础研究、政府控制的研究、工业研究。作者指出:“一个国家真正的长期的技术(因也是经济)上的成功,取决于政府与工业之间的共生关系,政府要将工业现状和长远的发展趋势结合起来,并加以分析。”“如果政府要对国家有关技术开发的形式有充分的认识,并将这些情况向工业方面介绍,那就必须拥有优质的统服务,例如人力资源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状况、科学与技术的成就及其收益、各部门的生产业绩、专利的销售、技术支付平衡等方面的信息。”这些述评内容广泛而丰富,提供了许多国际经验与理性思考,对相关的读者很有阅读价值。
6L2Wv5C 写科技史读科技史,离不开事件;但更值得关注的,是事件的意义。意义使事件不再孤立,意义把事件连成一体。意义使《技术史》更具基础性、整合性,因此更具哲学性。事件的意义,提升了我们阅读的意。
@9\E 本书特色:
am/D$ (l1 ·语言简练平实,术语使用适度,充分注重可读性。
rK4
pYo
·以图佐文,全书拥有300余幅珍贵照片和专门绘制的插图。
y tTppmJF ·尽可能用图版、地图、图表、表格作形象化的说明。
r$%,k*X^
k S(: |S( 书目如下:
8an_s%,AW T%**:@}+ 第Ⅰ卷(远古至古代帝国衰落)
$=Tq<W*c 第Ⅰ卷前言
5,R<9FjW 第Ⅰ卷撰稿人
x( rl|o 第Ⅰ卷期刊名称缩写
RI BB* 年表
='(;!3ZH 第1编 基本社会因素
SA
[(1dy; 第2编 食物采集阶段
B'6(Ao=3/ 第3编 驯化活动
9W j9= 第4编 特化中的产业
5'EoB^`8N~ 第5编 金属的利用
OGW0lnQ/ 第6编 交通
AS lmW@/9v 第7编 为科学作准备
~)5k%?. 第Ⅰ卷人名索引
Po.izE!C 第Ⅰ卷译后记
\]Rmq_O 第Ⅰ卷图版
oM,UQ!x< 第Ⅱ卷(地中海文明与中世纪)
*k 0;R[IAV 第Ⅱ卷前言
O\ w-hk 第Ⅱ卷撰稿人
4n%|h-!8 第Ⅱ卷期刊名称缩写
fg
GTm: 历史注释
s2
K8|q= 第1编 基本生产
7s;*vd> 第2编 制造业
&CfzhIi*! 第3编 物质文明
t_qX7P8+' 第4编 运输
zZS,<Z 第5编 实用技术和应用化学
yRz l} 第Ⅱ卷人名索引
Dj
w#{WR 第Ⅱ卷译后记
UQjZhH 第Ⅱ卷图版
%3q7i`AZ 第Ⅲ(文艺复兴至工业革命)
(KR.dxzjf 第Ⅲ卷前言
q&,uJo 第Ⅲ卷撰稿人
'A/f>W 第Ⅲ卷期刊名称缩写
x^
sTGd 第1编 基本生产
:kucDQE({? 第2编 制造业
Qq\hD@Z| 第3编 物质文明
C
0L(ti; 第4编 交通
]kH8T' 第5编 通向科学的途径
(-{.T 第Ⅲ卷人名索引
EHt(!;?q 第Ⅲ卷译后记
g].
_J 第Ⅲ卷图版
5~"m$/yE 第Ⅳ卷(工业革命)
7Y^2JlZu= 第Ⅳ卷前言
;(LC{jY 第Ⅳ卷撰稿人
lV?OYS|4i 第Ⅳ卷期刊名称缩写
ts=+k/Z 第1编 基本生产
N ^H
H&~V 第2编 能的形式
x%RE3J- 第3编 制造业
jDW$}^
6 第4编 静力工程
#F+b^WTR 第5编 交通
dj3E20Ws 第6编 技术的科学基础
|l,0bkY@& 第Ⅳ卷人名索引
Y>K3.
*. 第Ⅳ卷译后记
ae]
hCWK 第Ⅳ卷图版
cA`X(Am6]g 第Ⅴ卷(19世纪下半叶)
wQX%*GbL2 第Ⅴ卷前言
M532>+A]Za 第Ⅴ卷撰稿人
\p!mX| 第Ⅴ卷期刊名称缩写
Il!#] 第1编 基本生产
!(qaudX{>k 第2编 原动机
6CzN[R} 第3编 电力工业的兴起
xQ8?"K;iX 第4编 化学工业
0EUC8Ni 第5编 交通
q7zHT=@$ 第6编 土木工程
)H<F([Jri 第7编 制造业
wU5= ' 第8编 20世纪的门槛
QBTjiaYGa' 第Ⅴ卷人名索引
n}q/:|c 第Ⅴ卷译后记
N#vV; 第Ⅴ卷图版
zA&]#mc 第Ⅵ卷(20世纪上部)
WO{9S%ck 第Ⅵ、第Ⅶ卷前言
+p &$`( 第Ⅵ卷撰稿人
5i&+.?(Z= 第1章 世界历史背景
vv`,H~M6
第2章 创新的源泉
v ce1'aW 第3章 技术发展的经济学
UC?i>HsJrX 第4章 管理
3?yq*uE} 第5章 工会
zvh&o*\2<d 第6章 政府的作用
gz`P~7-w: 第7章 工业化社会的教育
|dk9/xdX 第8章 矿物燃料
= k>ygD_ 第9章 自然动力资源
o%?~9rf]] 第10章 原子能
M\be a 第11章 核武器的发展
wfBf&Z0{ 第12章 电
{b26DKkQS 第13章 农业
3AarRQWsn 第14章 捕鱼和捕鲸
1EA} [x 第15章 采煤
AO^c=^ 第16章 石油和天然气生产
F$H^W@<w 第17章 金属的开采
;O *o 第18章 金属的利用
yI}_
U 第19章 钢和铁
+L<x0-& 第20章 化学工业:概况
;NrU|g/ksX 第21章 化学工业
sqk$q pV6 第22章 玻璃制造业
,2^zX]dgM 第23章 油漆
>[TJ-%V>oR 第24章 造纸
6R%NjEW: 第25章 陶瓷
sBWLgJz?C 第26章 纺织工业:概况
N^B
y#Z 第27章 纺织业
-nC!kpo 第28章 服装业
5SmgE2 } 第Ⅵ卷人名索引
1M/_:UH` 第Ⅵ卷译后记
-S*MQA4 第Ⅶ卷(20世纪下部)
)l*6zn`z 第Ⅵ、第Ⅶ卷前言
he1W22 第Ⅶ卷撰稿人
)w!*6<